一、哈尔滨水源地水质生态修复
为解决水源地富营养化污染问题,课题组深入研究了生物技术净化和保护水质问题。通过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以及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高等水生植物和高等水生动物的净化水质机理,操纵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利用生物技术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源源不断地清除出水体,达到保护水源地、净化水质、修复水环境质量的目标。
通过在哈尔滨后备水源地进行研究,四年内,利用生物净化技术共清除有机污染物折合为氮13577吨,磷2067吨,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水库水体氨氮、总磷和总氮含量相比2009年分别下降了高达42.1%、42.3%和36.2%,为黑龙江省和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生态修复建成了重要的示范基地。
二、河流渔业资源生态修复
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研究是在我国水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进行的。
课题组根据多年来研究高寒地区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成果积累,在对其他流域和水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黑龙江省内有代表性的流域进行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修复综合技术研究。解决了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渔业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相冲突的问题;首次提出渔业生态径流的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北方寒冷地区季节性河流冬季和干旱季节断流的现象,实现了流域鱼类索饵、产卵、洄游和栖息的科学保护;将流域作为完整的有机体进行水环境和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填补了流域渔业资源整体恢复和保护技术体系的空白。
采取综合修复技术,着重从整体上建立良性的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流域渔业资源和水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流域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全面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区和水生生物保护及监测体系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三、高寒地区河蟹生态养殖科技攻关与推广
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气候严峻,历史上一直无法养殖河蟹。20多年以前,黑龙江省水产品市场一直从南方运输河蟹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平均价格一直保持在200元/斤。课题组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终于实现了高寒地区河蟹产业化养殖的技术突破,实现了黑龙江省河蟹生态化产业化养殖的成功,从此,本地市场河蟹价格下降到20元/斤左右,南方的水产珍品终于走上了北方普通百姓的餐桌。为此,课题组两次荣获省长特别奖。
四、高寒地区冷水鱼资源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冷水资源和冷水鱼类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空间巨大。为推动农业强省战略实施,管理学院课题组深入分析研究了黑龙江省冷水鱼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因素、市场开拓前景、体制机制障碍和产业化应用模式,构建了黑龙江省年产值千亿元规模的冷水鱼产业化发展模式,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建议。课题研究成果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政府相关部门将课题研究成果纳入了地方经济发展规划,部分决策建议被政府有关文件采纳并向全省做出相关工作部署,为推进黑龙江强省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